第1章 地基及基礎概述
1.1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礎?
1.2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地基土是如何分類(lèi)的?
1.3什么是土的可松性?按土開(kāi)挖難易程度如何分類(lèi)?
1.4什么是不均勻系數和曲率系數?如何判別砂土的級配?
1.5什么是土的結構?有哪幾種類(lèi)型?
1.6土的物理性質(zhì)指標有哪些?
1.7什么是土的液限、塑限?黏性土的狀態(tài)有哪些?
1.8什么是砂土的相對密度?如何判別砂土的密實(shí)度?
1.9什么是土的靈敏度?什么是土的觸變性?
1.10什么是基礎的埋置深度?如何確定基礎的埋置深度?
1.11基礎的常見(jiàn)形式有哪些?
1.12什么是基底壓力?什么是地基反力?如何計算?
1.13什么是基底附加應力?什么是地基附加應力?
1.14描述土的壓縮性大小的指標有哪些?如何判別土的壓縮性大???
1.15什么是先期固結壓力?如何根據土的天然固結狀態(tài)來(lái)對土進(jìn)行分類(lèi)?
1.16什么是土的抗剪強度指標?
1.17什么是直接剪切試驗?有哪些類(lèi)型?
1.18什么是三軸剪切試驗?有哪些類(lèi)型?
1.19什么是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如何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20地基變形有哪幾個(gè)階段?地基破壞有哪幾種模式?
1.21如何利用載荷試驗確定承載力特征值?
1.22如何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計算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23為什么要對地基承載力進(jìn)行修正?
1.24如何對地基持力層承載力進(jìn)行驗算?
1.25如何進(jìn)行軟弱下臥層驗算?
1.26如何確定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27分層綜合法計算地基最終沉降量的方法與步驟包括哪些?
1.28如何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公式計算地基沉降量?
1.29考慮應力歷史地基沉降量如何計算?
1.30什么是有效應力原理?
1.31什么是土的固結度?如何計算地基變形與時(shí)間關(guān)系?
1.32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1.33地基基礎設計有哪些規定?
1.34地基基礎設計時(shí),有哪些荷載效應組合?所采用的荷載效應最不利組合與相應的抗力限值有哪些規定?
1.35地基變形特征主要包括哪些?計算地基變形時(shí)有哪些具體要求?
1.36地基應進(jìn)行哪些穩定性驗算?
1.37如何確定基礎平面尺寸?
1.38什么是剛性基礎?如何進(jìn)行設計?
1.39動(dòng)力機器有哪些類(lèi)型?
1.40動(dòng)力機器基礎設計的一般原則是什么?
1.41動(dòng)力機器基礎設計有哪些步驟?
1.42地基與基礎有哪些質(zhì)量事故?
第2章 軟弱地基處理
2.1地基處理的對象、目的、處理的途徑是什么?
2.2地基處理方法是如何分類(lèi)的?主要有哪些方法?
2.3地基處理前需要哪些準備工作?
2.4什么是換填墊層法?換填墊層法的作用有哪些?
2.5換填墊層的材料主要有哪些?
2.6換填墊層設計主要內容是什么?
2.7什么是最優(yōu)含水量?如何確定?施工中應如何控制其含水量?
2.8什么是壓實(shí)系數?如何計算?
2.9墊層法施工有哪些要求?
2.10什么是褥墊法?
2.11什么是拋石擠淤法?
2.12什么是爆破擠淤法?
2.13什么是預壓法?適用于哪些軟弱地基?
2.14預壓法由哪些系統組成?
2.15加載預壓法處理地基的設計有哪些內容?
2.16真空預壓法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2.17加載預壓法施工工藝主要包括哪些?
2.18如何對加載預壓法進(jìn)行質(zhì)量控制?
2.19什么是強夯法?什么是強夯置換法?
2.20強夯法施工及機械設備主要有哪些?
2.21強夯法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22強夯法的主要施工工藝有哪些?
2.23強夯法施工常見(jiàn)問(wèn)題與處理方法有哪些?
2.24什么是孔內強夯法?
2.25什么是高真空擊密法?具有哪些特點(diǎn)?
2.26什么是復合地基?復合地基的破壞模式有哪些?
2.27什么是振沖法?適用于哪些地基處理?
2.28如何進(jìn)行振沖置換法設計?
2.29振沖置換法施工工藝有哪些?
2.30如何進(jìn)行振沖密實(shí)法設計?
2.31振沖法施工常見(jiàn)問(wèn)題與處理對策有哪些?
2.32什么是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有何特點(diǎn)?
2.33灰土樁設計有哪些內容?
2.34灰土擠密樁施工工藝主要有哪些?
2.35灰土擠密樁施工有哪些要求?
2.36什么是砂石樁法?
2.37如何進(jìn)行砂石樁設計?
2.38振動(dòng)成樁法施工工藝主要有哪些?
2.39砂石樁法的質(zhì)量檢驗有哪些內容?
2.40什么是柱錘沖擴樁法?如何對柱錘沖擴樁法進(jìn)行設計?
2.41柱錘沖擴樁法施工工藝與質(zhì)量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42什么是高壓噴射注漿法?如何進(jìn)行高壓噴射注漿法設計?
2.43高壓噴射灌漿的施工工藝有哪些?
2.44高壓噴射灌漿施工應注意哪些事項?
2.45高壓噴射注漿法施工常見(jiàn)問(wèn)題與處理對策有哪些?
2.46什么是夯實(shí)水泥土樁?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2.47夯實(shí)水泥土樁復合地基施工及質(zhì)量控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48什么是石灰樁法?石灰樁的加固機理是什么?
2.49石灰樁的設計參數包括哪些?
2.50什么是水泥土攪拌法?具有哪些特點(diǎn)?
2.51深層攪拌法施工工藝有哪些?
2.52如何進(jìn)行深層攪拌樁布置?
2.53攪拌樁的承載力如何確定?
2.54深層攪拌法常見(jiàn)問(wèn)題產(chǎn)生原因、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2.55什么是CFG樁?主要包括哪些設計內容?
2.56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有哪些具體要求?
2.57如何確定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2.58什么是灌漿法?根據灌漿材料可分為哪幾類(lèi)?
2.59根據灌漿機理,灌漿是如何分類(lèi)的?
2.60什么是可灌比?如何判別可灌性?
2.61什么是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如何進(jìn)行設計?
2.62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的施工工藝主要有哪些?
2.63什么是托換法?托換有哪些類(lèi)型?
2.64坑式靜壓樁托換施工工藝有哪些?
2.65錨桿靜壓樁托換施工工藝有哪些?
2.66什么是樹(shù)根樁?樹(shù)根樁具有哪些特點(diǎn)?
2.67如何進(jìn)行樹(shù)根樁的設計?樹(shù)根樁的施工工藝主要有哪些?
2.68既有建筑產(chǎn)生傾斜時(shí),應進(jìn)行哪些處理?
2.69糾傾具體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2.70掏土糾傾法如何施工?
2.71注水糾傾法適用于什么場(chǎng)合?如何進(jìn)行?
2.72堆載糾傾法適用于什么場(chǎng)合?
第3章 特殊土地基
3.1什么是特殊土?主要有哪些種類(lèi)?
3.2什么是軟弱土?軟弱土有哪些工程地質(zhì)性質(zhì)?
3.3軟弱土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3.4什么是沖填土?什么是雜填土?
3.5什么是濕陷性黃土?濕陷性黃土有哪些特征?
3.6什么是濕陷性?如何測定黃土的濕陷系數?
3.7什么是自重濕陷性黃土?如何測定自重濕陷系數?
3.8什么是濕陷起始壓力?如何測定濕陷起始壓力?
3.9如何確定濕陷性黃土場(chǎng)地的自重濕陷量?
3.10如何確定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濕陷等級?
3.11如何根據浸水載荷試驗判定地基的濕陷等級?
3.12如何確定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承載力?
3.13《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 50025—2004)如何對地基承載力進(jìn)行修正?
3.14如何計算黃土地基的沉降量?
3.15《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 50025—2004)如何判別新近堆積黃土
3.16黃土地基處理有哪些工程措施?
3.17什么是膨脹土?膨脹土具有哪些特征?
3.18什么是自由膨脹率?什么是有荷膨脹率?
3.19什么是線(xiàn)縮率?什么是收縮系數?
3.20如何計算膨脹土地基的變形量?
3.21膨脹土地基的脹縮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3.22膨脹土地基設計有哪些工程措施?
3.23膨脹土地基確定基礎埋置深度時(shí)應注意哪些問(wèn)題?
3.24什么是紅黏土地基?紅黏土地基有哪些特征?
3.25紅黏土地基處理措施有哪些?
3.26什么是土巖組合地基?
3.27什么是巖溶地貌?主要有哪些形態(tài)?
3.28巖溶地基如何處理?設計時(shí)采取什么措施?
3.29巖溶地區為什么會(huì )有土洞?它們對建筑有什么影響?
3.30什么是凍土??jì)鐾劣心男╊?lèi)別?
3.31什么是土的凍脹量?如何計算凍土的融化下沉與融化壓縮?
3.32什么是土的凍脹力?如何確定?
3.33如何進(jìn)行融陷性評價(jià)?
3.34防止建筑物凍害有哪些措施?
3.35什么是鹽漬土?鹽漬土如何分類(lèi)?腐蝕機理是什么?
3.36如何測定鹽漬土的溶陷系數?
3.37鹽漬土的巖土工程勘察有哪些要求?
3.38鹽漬土地基應采取哪些措施進(jìn)行防護?
3.39什么是混合土?有哪幾種類(lèi)型?混合土地基處理有哪些措施?
第4章 樁基礎與深基礎
4.1什么是樁基礎?主要適用于什么條件?
4.2樁基礎的類(lèi)型有哪些?
4.3什么是灌注樁?有什么特點(diǎn)?如何分類(lèi)?
4.4鉆( 沖)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jiàn)的鉆孔機械設備有哪些?
4.5鉆孔灌注樁施工有幾種類(lèi)型?
4.6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jiàn)工程質(zhì)量事故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4.7什么是長(cháng)螺旋鉆孔壓灌樁技術(shù)?
4.8鉆孔灌注樁鋼筋籠上浮有哪些原因?
4.9沉管灌注樁如何分類(lèi)?
4.10沉管灌注樁施工中常見(jiàn)問(wèn)題的分析與處理方法有哪些?
4.11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有哪些?
4.12什么是灌注樁后注漿技術(shù)?
4.13什么是預制樁?有什么特點(diǎn)?
4.14預制樁的成樁方法有幾種?有何特點(diǎn)?
4.15混凝土預制樁有幾種樁型?制作、起吊、運輸與堆放有哪些基本要求?
4.16打樁設備的基本組成與技術(shù)要求,工程中如何選用?
4.17打樁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4.18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接樁的方法有幾種?各適用于什么情況?
4.19打樁中常出現哪些問(wèn)題?如何處理?
4.20靜力壓樁施工工藝主要包括哪些?
4.21單樁破壞模式主要有哪幾種?
4.22什么是樁的負摩阻力?產(chǎn)生負摩阻力的原因有哪些?
4.23什么是中性點(diǎn)?其位置如何確定?
4.24降低或克服負摩阻力的措施有哪些?
4.25如何用靜載荷試驗方法確定單樁承載力?
4.26什么是小直徑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如何計算?
4.27什么是大直徑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如何計算?
4.28什么是嵌巖樁?如何計算單樁極限承載力?
4.29用靜力觸探法如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4.30什么是自平衡試樁?如何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4.31如何進(jìn)行樁基豎向承載力驗算?
4.32如何進(jìn)行樁基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
4.33如何進(jìn)行負摩阻力驗算?
4.34如何進(jìn)行樁基豎向抗拔承載力驗算?
4.35如何確定樁基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4.36如何進(jìn)行樁基水平承載力驗算?
4.37樁基沉降量如何計算?
4.38樁基設計原則有哪些?
4.39承臺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4.40樁基檢測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4.41什么是低應變法?如何判別樁身完整性?
4.42什么是高應變法?如何用凱司法判定單樁承載力?
4.43如何用鉆孔取芯法檢測樁身質(zhì)量?
4.44什么是沉井基礎?適用于什么情況?
4.45沉井基礎如何分類(lèi)?
4.46沉井施工中會(huì )出現哪些問(wèn)題?
4.47什么是箱樁基礎?
4.48什么是智能化氣壓沉箱施工技術(shù)?
4.49何謂墩基?有哪些類(lèi)型和特點(diǎn)?
4.50墩基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第5章 基坑工程
5.1什么是建筑基坑?基坑工程的設計原則是什么?
5.2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是如何劃分的?
5.3基坑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4基坑支護結構的類(lèi)型及其適用條件有哪些?
5.5基坑開(kāi)挖與支護設計的內容包括哪些?
5.6作用在支護結構上的荷載有哪些?
5.7作用在支護結構上的土壓力的分類(lèi)及計算原則是什么?
5.8地下水對土壓力有什么影響?
5.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shù)規程》( JGJ 120—1999)對水平荷載標準值是如何計算的?
5.10《建筑基坑支護技術(shù)規程》( JGJ 120—1999)對水平抗力標準值是如何計算的?
5.11什么是水泥土樁墻?
5.12如何確定水泥土樁墻的嵌固深度?
5.13減少水泥土樁墻位移有哪些措施?
5.14水泥土樁墻施工與檢測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5.15排樁的構造應符合的一般規定有哪些?排樁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5.16如何確定懸臂式排樁的嵌固深度?
5.17單層支點(diǎn)支護結構支點(diǎn)力及嵌固深度設計值hd如何計算?
5.18如何進(jìn)行基坑穩定性驗算?
5.19什么是加勁水泥土攪拌墻( SMW工法)?
5.20什么是工具式組合內支撐?
5.21什么是地下連續墻?
5.22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工藝主要包括哪些?
5.23什么是土釘墻?
5.24什么是土層錨桿?
5.25錨桿設計的內容包括哪些?
5.26土釘支護工程應采取哪些措施?
5.27什么是復合土釘墻支護?
5.28什么是逆作法施工?
5.29基坑開(kāi)挖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5.30基坑開(kāi)挖監控的要求有哪些?
5.31基坑變形控制的技術(shù)措施有哪些?
5.32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內容包括哪些?
5.33什么是地下水控制?
5.34降水對周?chē)h(huán)境有什么影響?應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5.35集水明排應注意哪些問(wèn)題?
5.36什么是等效半徑?什么是影響半徑?如何計算?
5.37如何計算基坑涌水量?
5.38什么是輕型井點(diǎn)?如何進(jìn)行輕型井點(diǎn)布置?
5.39輕型井點(diǎn)如何設計?
5.40輕型井點(diǎn)的施工包括哪些內容?
5.41什么是噴射井點(diǎn)?噴射井點(diǎn)結構及施工應符合哪些要求?
5.42什么是電滲井點(diǎn)?
5.43什么是管井井點(diǎn)?有哪些構造要求?
5.44什么是地下水回灌?基坑降水回灌應注意哪些問(wèn)題?
5.45什么是流砂?引起流砂的因素有哪些?防止流砂的措施有哪些?
5.46基坑降水為什么會(huì )引起地面沉降?如何計算沉降量?
5.47如何檢驗水位降低是否滿(mǎn)足要求?
5.48深基坑地下水控制存在哪些質(zhì)量問(wèn)題?
5.49如何計算基坑土方量?
5.50基坑開(kāi)挖應遵循哪些原則?有哪些開(kāi)挖方式?
第6章 地震區的地基基礎
6.1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成因類(lèi)型有哪些?
6.2什么是地震震級?什么是地震烈度?
6.3什么是地震地面運動(dòng)?影響地面運動(dòng)的因素有哪些?
6.4場(chǎng)地有哪些地震效應?如何考慮場(chǎng)地的地震效應?
6.5場(chǎng)地的地震效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6.6什么是黏性土的觸變現象?施工中應如何利用觸變現象?
6.7什么是地震動(dòng)參數區劃?為什么要進(jìn)行地震區劃工作?
6.8什么是基本烈度?什么是設防烈度?如何確定抗震設防烈度?
6.9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房屋建筑抗震設防類(lèi)別有哪些?
6.10選擇建筑場(chǎng)地時(shí),如何對場(chǎng)地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險的地段進(jìn)行劃分?
6.11建筑場(chǎng)地內存在發(fā)震斷裂時(shí),應如何評價(jià)斷裂對工程的影響?
6.12建筑抗震對場(chǎng)地和地基有什么要求?
6.13如何考慮不利地段對設計地震動(dòng)參數的放大作用?
6.14建筑場(chǎng)地類(lèi)別如何劃分?
6.15土層剪切波速的測量,應滿(mǎn)足哪些要求?怎樣計算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
6.16《構筑物抗震設計規范》(GB 50191—1993)如何根據場(chǎng)地指數劃分場(chǎng)地類(lèi)別?
6.17地基基礎抗震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6.18對不均勻地基如何進(jìn)行抗震設計?
6.19什么是砂土的液化?地基液化失效具備什么條件?
6.20如何對液化進(jìn)行判別?
6.21如何確定液化等級?
6.22如何利用剪切波速判定場(chǎng)地土的液化性?
6.23用靜力觸探資料如何判定砂土的液化性?
6.24液化地基有哪些防治措施?
6.25哪些建筑可不進(jìn)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6.26如何確定地基土抗震承載力設計值?
6.27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豎向承載力驗算要求是什么?
6.28考慮地震作用下標準荷載組合時(shí),樁基礎豎向和橫向承載力標準值的驗算方法有哪些?
6.29卓越周期與特征周期有什么區別?
6.30如何確定地震影響系數?
6.31如何確定建筑結構地震影響系數曲線(xiàn)( 反應譜)?
第7章 其他技術(shù)與實(shí)例
7.1邊坡失穩有哪些類(lèi)型?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7.2如何進(jìn)行無(wú)黏性土坡穩定分析?
7.3什么是瑞典條分法?如何計算黏性土坡的安全系數?
7.4折線(xiàn)滑坡如何計算滑坡推力?
7.5如何計算折線(xiàn)滑坡的安全系數?
7.6高邊坡防護有哪些主要技術(shù)要點(diǎn)?
7.7滑坡治理有哪些措施?
7.8復雜盾構法施工技術(shù)有哪些要點(diǎn)?
7.9盾構法施工工序主要包括哪些?
7.10什么是頂管法?頂管法的施工工藝主要包括哪些?
7.11什么是新奧法?新奧法施工原則有哪些?
7.12新奧法的施工工藝主要有哪些?
7.13什么是大斷面矩形地下通道掘進(jìn)施工技術(shù)?
7.14什么是淺埋暗挖法?淺埋暗挖法的施工步驟包括哪些?
7.15什么是凍結法??jì)鼋Y法的主要工藝包括哪些?
7.16什么是圍巖壓力?有哪些影響因素?
7.17什么是普氏塌落拱?利用塌落拱理論如何計算山巖壓力?
7.18什么是雙聚能預裂與光面爆破綜合技術(shù)?
7.19保護地下洞室圍巖穩定性有哪些措施?
7.20什么是土工合成材料?有哪些種類(lèi)?
7.21土工合成材料有哪些作用?
7.22土工織物的反濾準則有哪些?
7.23什么是透水率?什么是導水率?二者和滲透系數有何關(guān)系?
7.24什么是加筋土?主要應用于哪些方面?
7.25加筋擋土墻有哪些類(lèi)型?加筋擋土墻的施工要點(diǎn)有哪些?
7.26如何進(jìn)行加筋擋土墻設計驗算?
7.27土工合成材料施工應注意哪些問(wèn)題?
參考文獻